灵感来源:二个世界的30年代
过去
19世纪30年代的上海,是任一场环球航行若不到岸便不算完整的上海。
是跑洋行的买办、穿旗袍的太太、在教会学校读英文的小姐、法国留学归来的少爷们粉墨登场的上海。
是霞飞路梧桐尚不蔽日、永安百货客流如鲫、国泰影院夜夜爆场的上海。
未来
21世纪30年代的上海,是延续远东传奇的上海。
是从骨子里散发文化味,又不屑于拿腔拿调的上海。
是国际前沿的突破与成就、奇思与创见尽皆根植于历史沉淀的上海。
因此,我们这样呈现二个世界的30年代 。。。
设计说明:
这是位于上海泰康路的一套老房子。上下二层(第三层是别家),但平层面积较小,加起来不超过100平,据说是八十年前建造的。我们去现场勘测的时候,随手就能把砖头从墙上抽出来,腐朽的木地板一踩一个洞。虽是新购房,但需要改造后方能进行内装修及使用。
业主小夫妻俩都是文化人,爱老上海的摩登、爱园艺和旅游。结合周边环境的海派底蕴以及业主的喜好,我们确定“修旧如旧”的硬装基调,差不多把房子彻底翻新了一遍(包括结构加固、布局调整) 。同时运用色彩、材质、配饰、照明的变化, 力图借助软装调整的力量进一步实现空间的宜居性。最终,老旧韵味和现代风格的对撞令人宛如身处架空时代,效果很不错。
设计师在入户区域创新地规划了一个“餐、厨、书房”三合一的空间,并将厨房区域分为中、西餐二块。在十分有限的空间内闪转腾挪,最终实现了保证功能性的前提下丝毫不见局促,也是本案亮点之一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本案照片所示的一楼卫生间。谁能想到它是一个达到5米进深的狭长空间呢?因受制于左邻右舍寸土不让的对公摊面积的捍卫, 最终这个客卫只能规划成超长的异形。 故此为业主挑选尺寸合适又品质合用的卫浴用具也很费了一番周折。最终在“将设计当服务来做”的宗旨驱动下,我们确保了这个卫生间的舒适度。
改造前——入户区:就是老上海老房子惯有的门庭模样,斑驳开裂的油漆诉说半个多世纪前的显赫或者没落。
改造后——入户区:从门外望进去,海派混搭的装饰风格呼之欲出。异形吊灯是亮点,时髦有趣、充满未来感。地坪选用千鸟格马赛克拼花,灰白调子十分洋气,又带着30年代的韵味,门边的镜面方便户主出门前整装。
改造前——厨房中餐料理:破败的花园和户内的交界处,谁能想象改造后这里飘出的饭菜香?
改造后——厨房中餐料理:为充分利用空间,我们将中餐料理安置在入户的小过道,被设计成半开放式。混凝土质感表面的橱柜又耐脏、又雅致,如同一张朴实的画纸,跃动的亮色厨具和镶拼马赛克墙面、地面就是彩笔,共同描绘出精致的生活画卷。
改造前——餐厨多功能区:就是这面墙,随手能抽出的墙砖,后来被创新思维的砖木结构书架装帧出文化符号。
改造后——餐厨多功能区:书架是红砖刷白,木隔板可以随意抽插,因此展示和收纳变得自由自在。多功能区的墙面色运用了非常透气的淡苹果绿,进一步放大视觉延伸度,窗帘则选了极富垂坠感的绒质,暗红绒质窗帘与复古深色实木地板、实木简约款餐桌之间有呼应,而餐椅和吊灯却极具现代感。
改造前——餐厨多功能区2:从装修后韵味十足的餐桌位置向外望去,原先这一堵再普通不过的院墙钉上防腐木板材,挂上花架,便成为怡情悦意的景观。
改造后——餐厨多功能区2:站在餐桌一端望向门口,你会发现从厨房到餐厅的距离极短,上菜变得很便捷,也确保主妇在烹饪同时不失与朋友、家人交流的乐趣,这是我们在方案阶段就考虑到的户主的隐形需求。
改造前——会客区:一高一矮的窗扇,最适合海派风的铸铁窗架、低调奢华的绒质窗帘,事实上,后来我们就是这样做的。
改造后——会客区:皮沙发的厚重、中东风格块毯的妖娆、设计款灯具的前卫、金属铆钉样式茶几的粗豪,都在老上海风韵的窗格和窗帘的注视下得到和谐。
改造前——卫浴区:在这个看上去黑乎乎、狭长无比的异形空间里,要实现洗漱、淋浴、坐便等多项功能,寻找合适的器具是一个挑战。
改造后——卫浴区:其实这个客卫是一个长达5米进深的异形空间。台盆、灯具、储物隔板都是超级迷你尺寸,采购难度颇高,但完工后看起来非常自然。
改造前——二楼卧室床背后的楼梯:形格势禁、思前想后,楼梯只能安在这个位置。二楼床头只能挨着楼梯,于是后来在床背后另砌了一面墙
改造后——二楼卧室:卧室的风格与一楼会客区相衔接,并往更简单舒适的方向靠拢。床架背后就是楼梯,墙面是凭空砌起来的,这个人造的隔断确保了业主的安全感和私密性。